人 有 疾 病 , 心 能 忍 耐 。 心 灵 忧 伤 , 谁 能 承 当 呢 。 喜 乐 的 心 , 乃 是 良 药 。 忧 伤 的 灵 , 使 骨 枯 乾 。 箴 言 Proverbs 18:14,17:22
2009年7月29日星期三
2009年7月26日星期日
2009年7月23日星期四
绿 豆

中医学认为,绿豆性甘凉,入心、胃经
.《开宝本草》:甘,寒,无毒。 《本经逢原》:甘,凉。
.朱震亨:入阳明。 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入心、胃二经。
.
功效:清热解毒,清暑利水。
.
.
功效:清热解毒,清暑利水。
.
《本草求真》:“绿豆味甘性寒,据书备极称善,有言能厚肠胃、润皮肤、和五脏及资脾胃。”
.
.
《本草汇言》:“清暑热,解烦热,润燥热,解毒热。”
.
孙思邈:治寒热、热中,止泄痢、卒澼,利小便胀满。
.
孟诜:研煮汁饮,治消渴,又去浮风,益气力,润皮肉。
.《日华子本草》:益气,除热毒风,厚肠胃;作枕明目,治头风头痛。
.
《开宝本草》:主丹毒烦热,风疹,热气奔豚,生研绞汁服。 亦煮食,消肿下气,压热解毒。
.
《纲目》:治痘毒,利肿胀。
.
《本草汇言》:清暑热,静烦热,润燥热,解毒热。
.
《本草述》:治痰喘及齁蛤。
.
《本经逢原》:明目。 解附子、砒石、诸石药毒。
.
《会约医镜》:清火清痰,疗痈肿痘烂。
'《本草经疏》:绿豆,甘寒能除热下气解毒。 阳明客热则发出风疹,以胃主肌肉,热极生风故也,解阳明之热,则风疹自除。 胀满者,湿热侵于脾胃也,热气奔豚者,湿热客于肾经也,除湿则肿消,压热则气下,益脾胃而肾邪亦自平也。
.应用:
.
绿豆、金银花,气味清香适口,清热除烦、解暑。用于暑热烦渴,小便短赤,或热病发热心烦等。用于热痱、疮疹等。
.
绿豆、金银花,气味清香适口,清热除烦、解暑。用于暑热烦渴,小便短赤,或热病发热心烦等。用于热痱、疮疹等。
.
绿豆、车前子水煎汤服。清热和利尿、除湿的作用。用于尿灼热,小便不利。
.绿豆100g与鲤鱼煮汤,吃肉豆喝汤,连服3~5天,治疗顽固性疖疮20例,痊愈18例(广西中医药1984,3:41);
.用绿豆100~300g、生甘草10~20g加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半小时,取汁代茶频饮,治疗蕈中毒致幻88例,显效68例,有效18例,消除幻觉、谵妄症状,总有效率为97.73%(新中医1999,3:37)。
.《本草经疏》:脾胃虚寒滑泄者忌之。
.
2009年7月18日星期六
豆类
2009年7月5日星期日
李金龙针灸经验辑

以下为李金龙教授针灸经验,供中医师及针灸师参考,故不列出穴位具体位置。
(一) 落枕
应用动气疗法——治疗落枕能有快速见效
1.督脉经落枕,先取人中穴,
一边捻转得气,一边抬头动作;
然后取风府穴与大椎穴电疗20分钟。
一边捻转得气,一边抬头动作;
然后取风府穴与大椎穴电疗20分钟。
2.太阳经落枕,先取后溪穴,
一边捻转得气,一边转头动作;
然后取天柱(双侧)电疗20分钟。
一边捻转得气,一边转头动作;
然后取天柱(双侧)电疗20分钟。
(二)足跟痛
步骤:
一、先针对侧之手少阴经通里穴。
一边针刺,一边践踏患侧足跟。
一、先针对侧之手少阴经通里穴。
一边针刺,一边践踏患侧足跟。
二、然后取仆参穴配承山穴
(电疗30分钟)。
(三)肾结石或膀胱结石
取穴:双侧京门穴配三阴交穴
电疗30分钟,
约5~8次便会排出。
电疗30分钟,
约5~8次便会排出。
(四)甲状囊肿
针刺能使甲状囊肿缩小或消失
一、先诊断是良性或恶性。
二、确定是良性,便在其肿块左右和
上下各进针1寸,然后电疗。
三、约五次左右,肿块便会逐渐缩小
或消失。
二、确定是良性,便在其肿块左右和
上下各进针1寸,然后电疗。
三、约五次左右,肿块便会逐渐缩小
或消失。
(五)针刺减肥
一、泽田健之减肥法:
滑肉门穴配大巨穴,电疗30分钟。
二、腹部减肥法:
天枢穴与气冲穴之间定穴,然后电疗30分钟。
三、两侧腹部减肥法:
腹哀穴(双)配带脉(双),电疗30分钟。
四、肚脐八卦针减肥法:以肚脐四周,距离各2寸取穴,然后再以四针之间再取穴,最后各电30分钟。
滑肉门穴配大巨穴,电疗30分钟。
二、腹部减肥法:
天枢穴与气冲穴之间定穴,然后电疗30分钟。
三、两侧腹部减肥法:
腹哀穴(双)配带脉(双),电疗30分钟。
四、肚脐八卦针减肥法:以肚脐四周,距离各2寸取穴,然后再以四针之间再取穴,最后各电30分钟。
(六)四关穴
四关穴治疗多种病症之妙用
组成:合谷穴(双)、太冲穴(双)。
主治:1.四肢关节疼痛;
2.高血压;
3.面肌痉挛。
主治:1.四肢关节疼痛;
2.高血压;
3.面肌痉挛。
(七)头痛
应用经络辩证——针刺头痛有速效之功
太阳经——攒竹穴、头临泣穴、通天穴、
玉枕穴、天柱穴、肺俞穴。
少阳经——率谷三针。
阳明经——头额穴配合谷穴(左右交叉取穴)。
前顶穴
督 脉——百会 配太冲穴(双) 。
后顶穴
玉枕穴、天柱穴、肺俞穴。
少阳经——率谷三针。
阳明经——头额穴配合谷穴(左右交叉取穴)。
前顶穴
督 脉——百会 配太冲穴(双) 。
后顶穴
(八)内分泌
介绍增加人体内分泌的穴位
一、大椎穴配足三里穴 ——增加白血球
二、大杼穴配足三里穴——增加钙元素
三、膈腧穴配足三里穴——增加红血球
四、胰俞穴配曲池穴和地机穴——增加胰岛素
五、脾俞穴配足三里穴——增加血小板六、肾俞穴配命门——增加肾上腺素
二、大杼穴配足三里穴——增加钙元素
三、膈腧穴配足三里穴——增加红血球
四、胰俞穴配曲池穴和地机穴——增加胰岛素
五、脾俞穴配足三里穴——增加血小板六、肾俞穴配命门——增加肾上腺素
以上为李金龙教授针灸经验,供中医师及针灸师参考,故不列出穴位具体位置。
订阅:
博文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