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2月28日星期六

寒冷促进癌细胞生长



寒冷促进癌细胞生长
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-《内经》

科学家发现,在动物实验中,在寒冷的环境中,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细胞会被抑制,而促使动物肿瘤生长得更为迅速,扩散得更早和更具有侵略性。

美国纽约州罗斯维尔派克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,寒冷的环境会促使动物肿瘤的生长和扩散。

研究人员称,相对于处于寒冷环境中的小鼠,在温暖环境中的小鼠体内的T细胞能够分泌出更多数量的抗癌物质,并可以更快更好地搜寻到肿瘤细胞,然后将其摧毁。

但天冷时,这种T细胞的分泌量将减少。研究者认为类似的现象也会出现在癌症患者身上,他们通常在正常的室温环境中还觉得冷,尤其是在接受完治疗后。
低温会让机体进入应激状态,机体要提高代谢率以维持体温。持续低温会让细胞不能正常工作。

近期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文章称罗兹韦尔帕克癌症研究中心Elizabeth Repasky博士研究组发现了一个低温的害处:低温能够改变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的方式。该研究对癌症治疗和癌症基础研究都有重要意义。
Repasky博士发现生活在相对低温(22℃)的小鼠比生活在适宜温度(30℃)的小鼠癌细胞生长会更快,更有侵略性。寒冷环境会增加多种类型肿瘤的生长速度,如乳腺癌,皮肤癌,结肠癌,胰腺癌等。
而小鼠在患癌症之前的环境对癌症发展进程没有影响。在癌症形成后,寒冷才会让癌细胞生长更快。

要强调的是:低温影响了免疫力,导致抑制肿瘤能力减弱。低温不是直接作用肿瘤。

中医治疗肿癌病,向来注重扶正。人体阳气充足,身体自然温暖健康,手足冰冷,是疾病的前兆。
肠胃之间,寒温不次,邪气稍至,蓄积留止,寒多则气涩,气涩则生积聚也。” -《灵枢•五变篇》
诸病上下,所出水液,澄沏清冷,症瘕颓疝,坚痞腹满,急痛下痢清白……皆属于寒”-金•刘完素《素问玄机原病式》

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癌,因为人随着年龄增长阳气会越来越虚弱,阳气不足,损与日至。改变体质状态,是预防癌症的关键环节。
有助提升阳气的食物有:糯米、大葱、姜、大枣、荔枝、红糖、甘草等

2015年1月7日星期三


澄江針灸学派狮城传人之李永昇(林英)
李永昇祖藉广东省,大埔县人。先后毕业於香港中国針灸学院,中国厦门大学针灸科。新加坡中医专门学校第一届毕业生,1957年毕业后便以针灸专业开设诊所於中峇鲁金殿律14号二楼。
新加坡中医专门学校第一任针灸讲师为曾志远,继任胡保龄(胡女士著有《承淡安針灸学检要》)而后就是李永昇先生了,为新加坡针灸教育奠下根基。
历任中华医院义务医席,中医师公会秘书等要职。
著有《李永昇医学文集》,将40余年行医生涯和临床经验公布于世。

2015年1月6日星期二

新加坡“中华針灸研究院”的成立与澄江针灸学派 (林英)

1975年一个晚上,李金龙、陈必廉与谢斋培医师同在中华医院芽笼第二分院义务看诊后,一起到第二分院对面的咖啡店喝咖啡,李金龙向陈必廉和谢斋培医师建议新加坡中医师公会除了原有的“中华医药研究院”之外,还必须再成立“中华针灸研究院”,这是时代的迫切需求。

李金龙医师这一建议,获得陈、谢二君之大力支持,之后通过陈、谢二君数次向理事会提出,始在1978年获得通过,终于在1980518日“中华针灸研究院”正式宣告成立,成为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另一个专门研究针灸学术的机构。


注:李金龙医师、陈必廉与谢斋培医师--澄江派传人

新加坡中华针灸研究院在1980年正式成立。
1980-1981院长李永昇 副院长谢斋培
1982-1983李永昇/谢斋培

1984-1985陈必廉/陈水兴
1986-1989陈必廉/陈水兴
1990-1991李金龙/萧永清
1992/1993庄或勋/林加发
1994-1995谢斋培/林加发/秘书萧永清
1996-1997谢斋培/林加发
1998-1999李金龙/冯增益
2000-2001黄进来/钟秉生
2002-2003陈楷华/钟秉生
2004-2005陈楷华/钟秉生
2006-2009
2010-2011郭忠福/钟秉生
2012-2013郭忠福/吴忠辉
2014-2015郭忠福/谢淇盛

2015年1月5日星期一

澄江針灸学派狮城传人之谢斋孙(林英)



谢斋孙(1924-1989
谢斋孙先生原藉中国广东省潮安县,家中几代业医,自小志於歧黄,

1934年随祖父谢吉斋南来新加坡,日间助祖父配药抄方,夜间自学苦读,考获英文中学文凭,17岁时修读三年的中医函授课程。

1946年新加坡“中国针灸医学总院”第六期面授毕业。

先生在其毕业论文“人人应学針灸论”中指出,‘伤寒金匮为中医界最有价值之医藉,均有针灸记载,如此可知治病用汤液著名之仲圣尚用针灸,而治病之不可缺针灸亦明矣!扁鹊华陀亦皆以針灸治病闻名於当时,是古之名医无不兼精针灸,而习医者亦非有针灸研究,则不能全治病之术…..’。
(先生此篇论文收录在:中国针灸医学总院特刊29页。另收录在由新加坡中医学院毕业医师协会, 1998出版之谢斋孙医学文集)

1946年中医师公会成立后,历任要职,先后获选为理事、会长、名誉会长等。

1953年新加坡中医专门学校成立后,担任教务主任,1963-1964/1971-1973历任副校长/1974-1983年任学院院长。

先生一生为新加坡中医药事业和教育事业贡献50年,他主张现代中医师必须兼备中西医学学识,先生谆谆善诱,桃李成萌,在学术上特别对中医外科,伤寒病及温热病有深切体会及丰富的临床经验。


先生于198972日逝世。

2015年1月4日星期日

澄江針灸学派狮城传人之陈必廉(林英)

陈必廉教授,1935年出生于新加坡。
1965年毕业于萧憬我先生主持的新加坡‘中国针灸医学总院’,1970年毕业于新加坡中医学院。一生主要以针灸行医济世,热心公益事业,对新加坡针灸乃至中医事业的发展,做出了显著贡献。历任新加坡中医学院针灸科讲师兼临床导师,1974年起任新加坡中医师公会理事;1980-1981年任中华针灸研究院秘书;1984-1987年任中华针灸研究院院长;1988-1991年任中华医院院长;1992年担任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副会长,2010-2012任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会务顾问。陈教授淑配周瑞芳医师,夫妇俩共同在新加坡丹戎加东购物中心一起经营中医诊所
主要针灸学术思想:
首先,基于临床腧穴针刺和疗效的关系,提出穴位不是一个点,而是一个区域的概念[i]。在临床上,可以针对腧穴中心点进行针刺,也可以围绕中心点附近的前后左右进行针刺,都可以获得一定的针感、取得相应的疗效,因此,穴位是一个区域。基于皮部、经筋、经脉的不同深浅和层次,陈先生进一步推论,“穴位在体表的面积比较大,越深入则越小,……穴位深入至经脉处几乎成点状,而这个点是呈圆形向上扩大,形成一个道理的圆锥体。”
其次,提出循经取穴分躯干循经和脏腑循经两大类。前者是指:应用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治疗躯干疾病,属于“上病下取”,符合“经脉之本在四肢、标在头身”的原理;后者是指:应用头身躯干的腧穴,主要是十二经脉之标和结的就近穴位,治疗四肢的疾病,属于“下病上取”。 陈先生进一步阐释,躯干循经取穴,主要针对肢体筋肉系统的病变,属十二经筋病候范畴;而脏腑循经取穴,尤其是针对四肢部屡针无效的顽固性病例,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应。
第三,精研八脉交会穴,推演其“一穴多能”的特点。八脉交会穴包括内关、公孙、后溪、申脉、外关、足临泣、列缺、照海八个腧穴,分别与奇经八脉相对应,陈先生精研这八个腧穴的主治功能,提出了“皆具有一穴多能的特点”。具体来说,一个腧穴不仅主治其所属十二经脉、所通奇经八脉的病症,还可以主治其相搭配腧穴的适应证;而且相互搭配腧穴的配伍应用,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。两个相互搭配的腧穴,不仅具有上(手)下(足)关系,而且还形成左右交叉的关系,如左上肢与右下肢八脉交会穴组合,是疗效更具有针对性。
第四,强调辨证施术。针刺手法是获得临床疗效的关键关节之一,基于临床个体化施术的不确定性和多变特点,陈先生提出“辨证施术”,一个临床针灸医师,不必过于拘泥于补泻手法,而是针对患者的合适刺激量,即适合患者的刺激强度和频率、时间等。并提出临床常用的三种刺激量:(1)以病情缓解为度。病人来诊时标症急,疼痛或不舒,治疗当以缓解病情为急务,扎针后运针手法由弱逐渐加强,刺激频率由慢逐渐加快,至病情受控制为度。(2)以病人能耐受为度。病者来诊标症不急,即病情缓解,针灸治疗的目的在于根治疾病,扎针后运针手法亦是由弱到强,频率亦由慢到快,以病人能耐受为度。(3)以有针感为度。大部分是应用于循经取穴,目的在于畅通病变经脉的气血,以巩固疗效,扎针后运针宜弱,但以较长的时间刺激,刺激频率以有针感为标准。





[i] 陈必廉.针灸配穴与手法[M] 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.199310月:1-89-1314-1744-49
中国针灸2013, (01) 79-83

澄江針灸学派狮城传人之符伯华(林英)

符伯华先生
符伯华,字鸿煒,1913年出生,原藉海南文昌县文教市全美村。乃前清贡生龙驹公之哲嗣,在毕业于北京医专的父亲影响下,中学毕业后的符伯华,即赴无锡跟随承淡安先生学习针灸半年,毕业於南京針灸医学院,迨后复攻读厦门大学中医专修系。

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来到新加坡。为新加坡同济医院考选医师,先生曾设医务所於小坡佘街四号,上世纪五十年代开设诊所“天安药房”(现址大芭窑二巷),医术精湛。曾任新加坡中华医药研究院院长、中华医院第一分院院长等职。中医专门学校針灸科教导师,桃李满门。编著《闲斋医录》《中医辨证论》一书行世。符伯华先生倾心于针灸,从《灵枢经》开始,精读《难经》《针灸甲乙经》《奇经八脉考》《针灸大成》《医宗金鉴》等针灸经典著作。对于针刺手法和临床选穴犹有心得。

符先生首先指出,针刺疗法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,激发经络的功能而起治疗作用,因此,针刺就是能调节“经气”和增强防御力量,以达到“真气得安,邪气乃亡”的目的。针对针刺补泻手法分轻重刺激存在古今差异,符先生认为:《内经》论补泻刺法,正是在掌握刺激轻重、浅深和久暂等基础上的运用。它既不是简单地谈“虚补实泻”、也不是将针刺的补泻与药物等量并见,因此,为了更好地研究补泻法,先须掌握轻重刺激,在这原则之下,按照古法(包括后世刺法)做些补和泻的区分是有必要的,例如宜用轻刺激者,可选用平补、平泻及平针法;宜用重刺激者,可选用各种大补大泻(或称为重补重泻)法。

其次,符先生认为,选穴是针灸临床的重要环节,必须结合四诊八纲辩证施治,例如同一种疾病,因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存在选穴的差异,只要了解它和经络循行所过部位来探讨,就可以判断是某经的病变,针对性选择相应经脉的腧穴。辨证循经取穴,首先是病候的辨证归经。另外,符先生还精研“子午流注”和“灵龟八法”,认为人体气血随十二时辰循环灌注全身,其中包括阴阳相结合来随气血盛衰、腧穴开阖而按时间取穴。

[1] 老中医录专辑小组编.老中医录:新加坡中医访谈专辑 [M] .新加坡:新华文化事业公司.1987年:4346-4946-49
中国针灸2013, (01) 79-83

《新加坡共和国社会模範人物志》P128

澄江針灸学派狮城传人之萧憬我(林英)

萧憬我1908- 1976
萧憬我原藉广东省大埔县白堠鄕人,父亲萧庆生业医,随父身边倾心医学,力加潜研。
上世纪30年代师从承淡安门人曾天治先生,悉得真传,精通箴砭熯刺之道,成为承氏三代传人。

1938年南来狮城,於实龙岗律门牌545号创立中国針灸医学总院,悬壶济世,仁术治愈病黎众多,於诊务之暇,编著讲义,教授针灸医学,是一个融针灸教育、医疗于一体的针灸专门机构。

1938年创立后,经十余年的不懈耕耘(日据时期停办三年余),于上世纪五、六十年代发展到鼎盛时期,并曾是马来西亚唯一传授针灸医术之机构(新加坡中兴日报,1955322日第五版)。该社以推广针灸仁术、利济社会民生为宗旨,通过学制一年的面授及函授等不同途径,培养了一大批针灸专才。
学员遍布新加坡及马来西亚,东南亚、甚至欧美等地。
新加坡中医教育界多位名师都曾向萧憬我先生学习針灸,其中包括谢斋孙、陈明、蔡玉泉、陈必廉等。


萧憬我先生认为“中西作法虽异,其能愈病之理,一而已矣”,因此秉承澄江针灸学派“科学针灸”和“针灸科学化”的思路和理念,在继承传统针灸操作技术的基础上,用科学方法不断改良和完善传统针灸医术,努力汇通中西医学理,1955年编著出版《中国针灸医学讲义》(上、下两册)。
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首先,总结针刺作用原理及其机制。针之治疗疾病的作用,萧憬我先生总结为兴奋作用、制止作用、诱导作用三大类 。
具体来说:
(1)针对机能衰弱或麻痹的病症,用弱的刺激,可以煽动生活机能;中等度的刺激,可以唤起生活机能旺盛,以达到兴奋作用的目的。
(2)针对身体生活机能如肌肉、神经、腺(分泌机)等发生兴奋,或者血管扩张,血液的组织发生旺盛(如起炎症时)等,给以持久的强刺激,以使达到镇静、缓解、收缩、制止的作用。
(3)针对远部、深部的疾病,在距离患部较远的部位来刺激其末梢神经,使那针刺部位的神经兴奋、血管扩张,诱导患部的血液、及病的产物来治好疾病。上述三种作用,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有:神经兴奋;麻痹神经;扩张血管;收缩血管;刺激细胞、旺盛其新陈代谢之机能;去筋肉之紧张力;活泼内脏机能;抑制内脏机能之亢进等。
其次,总结艾灸作用原理及其机制。萧憬我先生认为7,艾灸的作用包括温热性和化学性之刺激。艾灸的温热作用,有鼓舞神经之功能、促进血液之循环、补助体温之伟效;此外,还有增加红细胞和白细胞、杀灭细菌、促进淋巴发挥新陈代谢之功用。萧憬我先生还认为,艾灸能促进各组织之生活力,因而扫除病苦、增进健康,其功同等于针刺;而针刺利于急性病、艾灸则宜于慢性病,够善用之,则相得益彰。

第三,规范针刺操作规程、改进针刺操作方法 。萧憬我先生首先强调消毒的重要性,认为“细菌之危害,令人可怕”,如果不进行消毒,不仅医生和患者之间会互相传染疾病,而且会直接影响医生的业务和业绩,间接会影响到针灸全行业。其次强调精研进针、运针不痛之法,方能使患者容易接受针刺治疗;而术者练针、练气是运针不痛心法的两项基本功。另外,认为传统补泻迎随四种针法,过于抽象,难以把握,提出了单刺术、旋撚术、雀啄术、皮针术、置针术、乱刺术、细振术等七种操作方法,以便达到兴奋、制止、和诱导的治疗作用。

曾获前马耒亚医科大学校长日影董医学博士赞扬中国针灸医术高明‘技入神’之颂词。又前中国驻马领事许孟雄先生亦赞以‘华扁秘传,人间活佛’。萧先生亦驰名欧美,於1950530日,法国驻新总领事安利义保先生,患风湿病,经先生针灸治愈,在感谢函中写道‘亲爱的萧医生,本人患风湿病,自右手上膊至手臂均疼痛难堪,蒙先生施针治愈,深为感激,同时令我惊奇中国针灸治病神效,兹特具函致谢。’1953915日伦敦出版之‘Womans Sown’周刊表扬萧憬我先生之医术,只以一針便治疗欧西女郎患十余年之头痛新闻。及19601128日星洲自由西报刊登郑重介绍。当时欧洲杂志刊载由欧西病人投稿介绍,不胜枚举,尤其远道病人,耒自印度、欧洲各地,赏识先生妙手,时有万里求医者。

老除医绩彪炳,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,历任南洋萧氏总会正会长,客属总会董事,茶阳会馆,回春医社,启发学校三机构董事,圣约翰救伤队分队主席,及其他多个社团要职。
萧老育有,长男永材,毕业南洋大学,尽得萧老真传,於英伦悬壶济世,兼教授针灸,次男永辉,就读于日本金泽医科大学,三男永煌会计系毕业,曾任职鋃行界,后助父亲发扬针灸医疗与教学,任中国针灸医学总院主任,四男永清南大毕业,任中国针灸医学总院副主任,五永权。

197611日,萧憬我先生谢世后,中国针灸医学总院由其三公子萧永煌先生接掌,该院于1977年停办。



中国针灸2013, (01) 79-83
《新加坡共和国社会模範人物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