符伯华先生
符伯华,字鸿煒,1913年出生,原藉海南文昌县文教市全美村。乃前清贡生龙驹公之哲嗣,在毕业于北京医专的父亲影响下,中学毕业后的符伯华,即赴无锡跟随承淡安先生学习针灸半年,毕业於南京針灸医学院,迨后复攻读厦门大学中医专修系。
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来到新加坡。为新加坡同济医院考选医师,先生曾设医务所於小坡佘街四号,上世纪五十年代开设诊所“天安药房”(现址大芭窑二巷),医术精湛。曾任新加坡中华医药研究院院长、中华医院第一分院院长等职。中医专门学校針灸科教导师,桃李满门。编著《闲斋医录》《中医辨证论》一书行世。符伯华先生倾心于针灸,从《灵枢经》开始,精读《难经》《针灸甲乙经》《奇经八脉考》《针灸大成》《医宗金鉴》等针灸经典著作。对于针刺手法和临床选穴犹有心得。
符先生首先指出,针刺疗法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,激发经络的功能而起治疗作用,因此,针刺就是能调节“经气”和增强防御力量,以达到“真气得安,邪气乃亡”的目的。针对针刺补泻手法分轻重刺激存在古今差异,符先生认为:《内经》论补泻刺法,正是在掌握刺激轻重、浅深和久暂等基础上的运用。它既不是简单地谈“虚补实泻”、也不是将针刺的补泻与药物等量并见,因此,为了更好地研究补泻法,先须掌握轻重刺激,在这原则之下,按照古法(包括后世刺法)做些补和泻的区分是有必要的,例如宜用轻刺激者,可选用平补、平泻及平针法;宜用重刺激者,可选用各种大补大泻(或称为重补重泻)法。
其次,符先生认为,选穴是针灸临床的重要环节,必须结合四诊八纲辩证施治,例如同一种疾病,因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存在选穴的差异,只要了解它和经络循行所过部位来探讨,就可以判断是某经的病变,针对性选择相应经脉的腧穴。辨证循经取穴,首先是病候的辨证归经。另外,符先生还精研“子午流注”和“灵龟八法”,认为人体气血随十二时辰循环灌注全身,其中包括阴阳相结合来随气血盛衰、腧穴开阖而按时间取穴。
[1] 老中医录专辑小组编.老中医录:新加坡中医访谈专辑 [M] .新加坡:新华文化事业公司.1987年:43;46-49;46-49
中国针灸2013,
(01) 79-83
《新加坡共和国社会模範人物志》P128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