颅内肿瘤的中医治疗
林 英
摘要:本文探讨了中医药治疗良恶性脑瘤的病因与治法。治疗以辨证结合辨病,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,并随临症病情表现用药。
关键词: 脑瘤 颅内肿瘤 中医治疗
自2009年1月至10月间,在中华医院,单是笔者所治理过的颅内良恶性肿瘤就有15例。其中男性5例,女性10例。其中9例为恶性脑瘤,男性3例,女性6例,都经手术、放疗,多有不同程度的眩晕、头痛、肢瘫、神疲、言语不清等。颅内肿瘤亦脑瘤,包括胶质瘤、垂体瘤、髓母细胞瘤、蝶窦肿瘤等十余种,颅底肿瘤常位于颅底,颅腔、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穿行其间,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多见以20至50岁,分为良性脑瘤和恶性两类,有原发肿瘤和转移性肿瘤。
现代医学对脑瘤的病因还不太明了,可能与遗传因素,化学因素,物理因素有关。外科手术具有致残的可能,因而不能澈底切除。
1 中医脑瘤病因病机的认识
中医学无“脑瘤”的记载,但在典藉中有脑瘤的类似症状的描述如“真头痛,头痛甚,脑尽痛,手足寒至节,死不治”《灵枢.厥病篇》。“头目久痛,卒视不明者,死”《中藏经》。本病属于中医学“头风”、“头痛”、“真头痛”、“呕吐”等范畴。其病因病机包括脾肾不足,脾虚酿生痰湿,乘虚上窜脑海,占据清阳之位;先天禀赋不足,后天房劳伤肾、惊恐伤肾导致肾精不足,肾虚不生髓,脑髓失养,肝肾阴亏,水不涵木,肝风易动,阴阳气血失衡,风、火、痰、瘀乘虚而入,痰瘀互结于脑,形成积块。《灵枢百病始生 篇》“凝血蕴里而不散,津液涩渗,著而不去,而积皆成也”。临床上与脾肝肾三脏有关,多属虚实夹杂之证。
2 辨证论治
在临床上中医辨证分型每按个体病况,因时、因地、因人而异,一般较难统一分型。
2.1.肝肾不足、脑髓失养 :头晕,头隐隐作痛,耳鸣,视物不清,肢麻,腰膝酸软,舌淡红,苔薄,脉细弦。治宜滋肝补肾,益脑生髓。以六味地黄汤或杞菊地黄汤加减。
2.2痰湿上扰、蒙蔽清空:昏蒙头痛,痰哽咽中,咯之不畅,呕吐痰涎,或伴有恶心呕吐,头晕头重,身重疲乏,舌胖苔厚腻,脉滑。治宜健脾化痰、利湿开窍。以温胆汤或涤痰汤加减。
2.3气虚血瘀、痰瘀阻窍:头晕,头痛有定处,肢体活动不利或偏瘫,或言语蹇涩,舌体歪斜,舌紫暗或舌淡暗边有瘀斑,脉弦涩。治宜补气化痰、通洛祛瘀。以补阳还五汤加减。
2.4肝阳亢盛、肝风上扰:头痛,视觉不清,恶心呕吐,肢体抽搐,烦燥易怒,口干尿黄,大便干结,舌红苔薄黄或黄腻干,脉弘数或滑数。治宜镇肝熄风、潜阳止痉。以天麻钩藤汤、镇肝熄风汤加减,肝经热毒盛者,以龙胆泻肝汤加减。
2.5阳虚水泛、气机不利;身倦神疲,面色晄白,头晕头重,记忆减退,眩晕耳鸣,恶心呕吐诞沫,畏寒肢冷,腰酸膝软,喘咳心悸、下肢肿,舌淡胖边有齿痕,苔白或白腻水滑,脉沉。治以温肾化气、壮阳行水。以真武汤、济生肾气丸加减。
3.参合辨病
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,而脑瘤病因病机具有其独有的特点,主要为髓诲受损,邪实多为痰瘀凝聚,闭阻脉络,正虚多表现于脾气虚损,或肝肾阴亏,引动肝风。,因此单纯以辨证论治抗癌抑瘤的疗效不佳,故此颅内肿瘤的治方当以按辨证论治为基础,参合辨病治疗,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,参照选用各医家治疗脑肿瘤的用药经验,选用具有一定抗脑瘤作用的药物以“辨病”治疗。
本人临床治疗颅内肿瘤,在辨证的基础上常以僵蚕、蜈蚣、全蝎、石决明,天麻、钩藤等为主要辨病用药,取其善搜剔逐瘀,化痰散结、熄风止痉之功,另加入引经药以载药上行,以川芎、石菖蒲、天麻等较为常用,现代药理证实三药均能透过血脑屏障。
4 结合针疗
针灸治疗脑瘤的报导不多,对於良性脑瘤本人采用已故李金龙老师的脑瘤三针。具体穴位:州圆穴(百会穴各旁开一寸三分)
州昆穴(州圆穴向后一寸)
州仑穴(州圆穴向前一寸)
针法:沿皮进针1寸。
病例:右脑血管瘤/脑膜瘤 李xx 女,35岁2007年9月19日初诊。
零七年六月因后颈项剧烈拉痛,莱佛士医院诊断为血管瘤/脑膜瘤,由于脑瘤4.5cm,手术切除风险大,医院只手术除脑积水,从颈部置入导管引流,八月间完成28次放疗,脑瘤未缩小。
来诊时主诉:右侧视物双影,右面颊麻,时眩晕,胸闷,项肩紧,舌根偶麻,纳尚可,怕冷易累,便溏,舌淡暗红,脉细。辨证:脾虚、痰瘀互结
处方:黄芪 18g 白术9g 茯苓12g法半夏9g 陈皮6g 炒扁豆6g 山药12g 莲子12g 薏苡仁30g 香附9g 葛根12g 柴胡9g 僵蚕9g 胆南星9g 全蝎6g 车前子18g
针灸四神聪穴或脑瘤三针,中药治疗则按临床表现辨证处方。
经中药与脑瘤三针一年的治疗,零八年十月八日扫描,脑瘤从4.5cm缩小至2.49x2.09cm;脾胃已能健运,视物己正常,舌麻愈,项肩仍常紧痛,继续治疗中。
5临症用药
头痛甚者加蔓荆子、藁本、白芷、川芎、菊花;恶心呕吐者,加陈皮、姜半夏、姜竹茹;视力模糊者加青葙子、密蒙花、石决明;便秘者加瓜蒌仁、火麻仁、生大黄;肢体抽搐者,加全蝎、蜈蚣、天麻、钩藤;癫痫发作者加枳实、半夏、地龙、僵蚕;半身不遂加黄芪、川芎;听力障碍者加菟丝子、泽泻、磁石、菖蒲;吞咽困难者加威灵仙、僵蚕;咯吐黄稠痰者,加黄芩、冬瓜仁、苇茎、瓜蒌仁、浙贝母、胆南星;口干咽燥者加天花粉、石斛、玉竹;失眠烦躁者加酸枣仁、五味子、珍珠母、龙骨、牡蛎;气虚乏力或白细胞减少者加黄芪、黄精、鹿角霜、枸杞子、紫河车等;淋巴结肿大者加黄药子、胆南星、猫爪草、夏枯草;放疗后导致热毒炽盛者选加五味消毒饮;放疗后导致气阴两伤者选加具有补益脾肾、益气养阴、清热生津之功效的中药如黄芪、沙参、麦冬、天冬、生地、生首乌、枸杞子、石斛、芦根、旱莲草、女贞子等。
6 病案举例
患者邱x敏,女,48岁。零三年患上右乳腺癌,切除肿瘤,零六年乳腺癌复发,切除右乳房。2008年4月因头晕、视物重叠,中央医院确诊为颅内肿瘤,转入癌症中心(NCC),09年6月12日完成12次放疗后,脑瘤1.6x1.4cm/1.7x1.2cm。
初诊:22/6/09双眼视物,物体模糊,掩盖一眼,视觉较清,行走不稳,头痛,时恶心欲呕,纳差,易喘,舌淡紫,苔薄白,脉细。诊为气虚血瘀、脾虚痰凝,治以治宜补气健脾化痰祛瘀,处方以六君子汤加味,药用:黄芪15g 茯苓12g 白术9g 半夏9g 陈皮9g 炒谷芽12g 炒麦芽12g 石菖蒲9g 僵蚕9g 白芷9g 天麻9g 泽泻9g 薏苡仁12g 三棱9g 海藻12g 山慈菇9g。
二诊:6/7/09头痛止。纳差欲呕,味觉异常,食物入口皆甜味,易喘,腹胀,舌淡苔薄白,脉细。处方:黄芪18g 茯苓12g 白术9g 羌半夏9g 陈皮9g 炒麦芽12g 炒谷芽12g 神曲9g 木香6g 海藻12g 山慈菇9g 三棱9g 蜈蚣二条。
三诊:13/7/09味觉改善,已能分辨甜咸等味道。仍纳差欲呕,干咳,腹时胀,寐安,二便畅。舌淡红苔薄白。
处方:党参15g 茯苓12g 白术9g 陈皮6g 羌半夏9g 麦冬12g 玄参12g 五味子9g 杏仁9g 百部9g 前胡9g 僵蚕6g 木香6g 炒谷芽15g 炒麦芽15g
四诊:20/7/09仍干咳无痰,纳差欲呕,腹偶胀,夜间小腿抽筋,便畅,舌淡紫苔薄白,脉细数。
处方:黄芪15g 麦冬12g 五味子9g 款冬花6g前胡9g 杏仁9g 陈皮6g 神曲12g 炒麦芽15g 炒谷芽9g 僵蚕6g 白芍12g 甘草3g。
五诊:27/7/09小腿已无抽筋,已不呕恶,纳差,痰难咯出,舌淡紫,苔薄白,脉细数。
处方:北芪15g 茯苓12g 白术9g 陈皮9g 法半夏9g 胆南星9g 鸡内金9g 山桔9g 石菖蒲9g 前胡9g 紫宛9g 僵蚕6g 天麻9g 薏苡仁24g 蜈蚣二条。
六诊:10/8/09双眼已能同时清楚视物,不必遮着一点看物。
咳嗽,痰难咯出,气喘,纳稍改善,寐安,二便畅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细。
处方:黄芪15g 茯苓12g 白术9g 陈皮9g 法半夏9g 胆南星9g 土茯苓9g 浙贝母9g 石决明12g 僵蚕6g 五味子9g 天麻9g 麻黄6g 蜈蚣二条。
七诊17/8/09至十二诊21/9/09患者行走已稳,不必扶持,双眼视物清楚。
十三诊28/9/09中央医院颅内MRI显示脑肿瘤已缩小。
取自:《新加坡中医杂志》
2010年12月总29期 63-65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